當地時間2014年3月19日,烏克蘭基輔,市民們在BILLA超市前舉行快閃活動,抵制俄羅斯貨品,他們的格言是“別買,戰爭的條形碼”。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3月19日,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的烏克蘭黑海艦隊軍艦。中新社發 王修君 攝
  中新網3月20日電 香港《大公報》20日刊文稱,烏克蘭政局發展,俄美有意在烏克蘭作為一個戰略角力點的對峙,而雙方又不敢低估對方實力之餘,烏克蘭也將成為第二回合的美俄冷戰的觸發點。
  文章摘編如下:
  北約成員國主幹國的英、法、德等也都紛紛表態反對俄國的一舉一動,目的就是要保住他們好不容易才製造出來的機會,讓烏克蘭遠離俄國勢力改投向西方陣營,從而在俄國極具軍事戰略據點的烏克蘭建立一個反俄的基地。
  這個如意算盤早在蘇聯解體烏克蘭脫離加盟蘇聯的時刻,北約便鍥而不捨地挖蘇聯的牆角,企圖把一個親蘇的烏克蘭策反為反蘇反俄的烏克蘭。但蘇聯解體並不等於俄國也解體,尤其是普京作出一番整頓,把其他仍未脫盟的國家一一重整,好容易又成了一個嶄新的強國。
  歐美口惠實不至 普京順勢起
  正當普京整頓江山的過程中,烏克蘭的出走原本已給了歐盟一個機會,可以把烏克蘭收編進歐盟組織內,偏偏是美國與歐盟對烏克蘭口惠而實不至,幾番經濟困境都見死不救,搞到烏國親西方的政府上臺後打不開困局,最後令親俄的勢力死灰復燃,經過亞努科維奇忽左忽右之後,見到歐盟難纏,連國際貨幣基金也提出政治條件換取金援的要求太苛刻,而不得不轉向俄國,不料這一轉卻又激化了親歐盟的勢力,最終便搞出了亞努科維奇被推翻的政局。
  儘管政局發展到這地步,美歐與俄國各執一詞。政治的東西,合法與否是一回事,政治實力強弱又是另一回事。政治學上一句名言:“弱國無外交”。因此眼下所見到的烏克蘭政局,要看俄國和美歐勢力是否不相伯仲,是的話,便誰也不敢造次,會把問題長期僵持下去。最後成了雙方勢力的分界線,誰也不能越過雷池半步,否則便要發生世界大戰,由大戰去一決高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美蘇勢力接觸點是前者據有西歐地帶,後者據有了東歐地帶,雙方視此為自己的戰利品,雙方都沒把握誰可吃掉誰,最後便只好形成西歐一組對東歐一組,各自成立了軍事同盟,西歐組成“北大西洋公約”,東歐組成“華沙公約”。對峙長達五十年,最後蘇聯出現弱勢而丟了東歐八國,連自己的加盟共和國也出走或不穩。
  俄態度硬、輸不起 美新冷戰圖完勝
  據冷戰後的二十年來觀察,美國領導下的北約軍事組織有淡化的趨勢,但對政治的攻勢卻有強化的情況,這可以從美歐趁蘇聯解體而在東歐八國迅速展開政治攻勢,一時叫什麼“顏色革命”,一時又叫什麼“工會革命”,最後都把八國一一納入了美方的政治勢力範圍,像這次美國糾同北約成員派兵作勢要警告俄國不要輕易出兵烏克蘭時,美艦與美機便利用了前華沙成員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波蘭三國做出了聯合軍事演習的行動。
  由此可見,蘇聯解體後,美歐勢力已取代蘇聯而攫取了東歐八國,現在的局勢是正在要進一步攫取其他對俄國有離心的俄國加盟國,可見其政治攻勢是步步進逼。現在既然出現了普京領導的俄國,他是否能在烏克蘭此個極具軍事和政治戰略價值的據點反制美歐,當是今後世界政局走勢可冷可熱的轉折點。
  戰略的較量不能單看軍事硬件的強弱,還要看軍事軟件的戰鬥意志強弱去分高下,若說軍事硬件,俄國從蘇聯繼承下來的軍事科技仍不示弱,其威力大到可叫對手不敢輕易造次。而軍事軟件的鬥志強弱,就美俄爭持克裡米亞這個軍事據點來比較,無疑俄國對這個軍事重鎮的重中之重,是不容丟失的。否則其在黑海的海軍搖籃便要變成襁褓不保了。
  細看俄國自蘇聯在此據點建軍以來,早就有兩手準備,即在建軍一手之餘,另一手也在克裡米亞半島進出黑海的險要地點長期送出大批俄民移居克裡米亞,以確保萬一烏克蘭起了異心時,有克裡米亞這個“木馬屠城記”的木馬作內應去反制烏克蘭,也正是有此兩手準備,可見俄國這一向對克裡米亞以及烏克蘭是抱持輸不起的戰略考慮,因此,俄國在此的戰鬥意志是遠比美國強的。
  總之,由此觀察得到的論點,只要俄美有意在烏克蘭作為一個戰略角力點的對峙,而雙方又不敢低估對方實力之餘,烏克蘭也就會成為第二回合的美俄冷戰的觸發點。乍看起來俄國今時已不比蘇聯那時,但美歐要發動打俄的戰爭,以歐盟內部面臨經濟與貨幣的爭議來看,此時要去打大隻佬,要發動民意有困難。(鄭赤琰)  (原標題:港報:烏克蘭戰略成美俄打響冷戰的觸發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47mugs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