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肅楹聯:步履艱難的復興之路
  民國甘肅學者慕壽祺手錄的楹聯集。
  甘肅省楹聯家學會開展墨聯交流活動。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2006年,“楹聯習俗”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貼對聯的風俗一直與此並行保留。
  作為全國第6個成立的省級楹聯家學會,甘肅楹聯家學會已走過了27個春秋,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沉寂形成巨大反差。一場內在的革命——搶救本土楹聯遺產正在醞釀萌芽,箭在弦上。
  一次尷尬的亮相
  一月前,在“中國梅州·第五屆中國楹聯學術論壇”上,印有甘肅標簽的3篇優秀論文被大會專家組指定為典型性交流文稿。
  此間,坐在發言等待區的王家安,心裡很清楚,這次能以甘肅省楹聯家學會學術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出現在此的意義何在,而這個學術創作委員會宣佈成立,則僅僅是在一周前。“2012年,在山東參加第三屆中國楹聯學術論壇時,許多楹聯界的老領導驚嘆,很多年沒有聽到甘肅代表的聲音了,言下之意,甘肅楹聯竟然還活著。”這次交流讓王家安感觸很多。
  “1986年5月,甘肅楹聯家學會誕生時,全國省級楹聯學會不超過6個。”88歲的現任甘肅省楹聯家學會會長安維翰老先生,亦是該學會的創始人,多年後仍然對這個數字記憶猶新。“省上領導非常重視,幾位省委、省政府在職領導都出席了成立大會。”安維翰記得,成立第二年,學會聯合6家單位舉辦春節楹聯比賽,全國各地來稿居然有14萬多副。稿件之多,讓他專門聘請了一個工作人員進行整理。
  可是,到了2012年,連續四年獲得全國年度對聯創作最高獎項“中國對聯創作獎”的甘肅唯一得主王家安,卻因為百度搜索不到“甘肅楹聯家學會”而異常失落。
  “之前一直在參加中國楹聯學會組織的活動,可後來一想,能專註於甘肅楹聯的研究,豈不是更接地氣。但幾番打聽,竟然都沒有找到省楹聯家學會的下落。”
  “在大氣候的影響下,也受制於甘肅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甘肅曾經出現的那股楹聯熱明顯降溫。甚至有一段時間,甘肅的楹聯活動出現過停滯狀態。”從學會創立之初就跟隨安維翰會長、至今擔任常務副會長的薛淵所講的,正就是王家安迷茫的原因。
  但放眼全國來看,整個中國楹聯界借助新一輪文化發展勢頭又重振旗鼓。2006年,“對聯習俗”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全國各級楹聯組織的“正規軍”也將近百萬人。一些地區楹聯學會的活動開始開展得有聲有色,在“沉寂”之中的甘肅楹聯組織,自然也就和省外拉開距離。  (原標題:【特稿】甘肅楹聯:步履艱難的復興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47mugs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